查看原文
其他

得抑郁症后,爸妈嫌我给他们丢脸了

姚婉娇 橙雨伞 2019-12-05

                       

一般来说,我们可能很容易分辨出肢体暴力、性暴力。


经济控制或者情感控制也可能有迹可循。


但这并不是受害者的全部遭遇。

 

面对暴力,尤其是者家庭暴力,人们往往只会问出“为什么她不还手?”,“为什么她不离开?”或者“为什么她不求助?”这一类的非常伤人的问题

 

而以往的解答往往是“怕”,“缺乏离开的条件”,或者是“离开后可能更危险”。


说得深的,可能会涉及到暴力的本质在于控制或者是制度性的暴力。


图/《庸才》


但这些答案都很难解释,受害者是怎么样被绑架到了那样一个位置上。



我是如何成为受害者的

 

我开始被暴力对待的情景很奇特。


那时我确诊了抑郁症,整个人非常脆弱,是需要被支持的。


这一状况被家里人知道后,以暴力的方式对待我至今。


图/《丈夫得了抑郁症》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为暴力的受害者”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到暴力的对待。


但人会被欺骗说“你不会是一个受害者”,从而失去警觉心。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施暴者通过各种承诺让我们相信自己和新闻里那些受害者不一样,比如我们是强大的,或者他们是爱我的。


而且在当时微妙的状况下,我甚至没想到他们会用暴力的方式对待我。


在这样的预设下,我不断忽略很长时间以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任由其不断对我进行操纵,让我的生活变成一团糟。


图/《青之炎》

暴力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


它看似粗鄙,但其实非常的精细,并不一定要靠肢体上的行为来完成。


仅仅是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偏见和惯性,就足以让施暴者很轻巧地操纵受害者。


而在这些宏观的因素之外,暴力的产生也有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互动这样非常微观的一面在。

 

在一些关于暴力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施暴者之所以能不断以暴力的形式对待受害者,很多时候在于,他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夺取了受害者对局势的掌握,因而拥有了更多的权力。


图/《凯文怎么了》

 

过去几年,几种施暴者常用的手段一遍又一遍地把我拖入到那个成为受害者的情景之中,不断迫使我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第一种是情绪绑架

 

在家庭中,我被不断告知他们为我付出了多少牺牲。


同时在工作场域,我又被不断告知我的现状多么辜负别人对我的期望,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情绪负担。


这些情绪绑架往往伴随着厉声的呵斥或者是声泪俱下的控诉,都非常有用。


他们往往迫使我对他们的要求言听计从,而对他们的行为不做计较:


毕竟我一直被告知我对他们有亏欠。


图/《庸才》


然后就是贬低我的价值。


抑郁症其实会被看做是一个“耻辱”。


生病后我一度产生了信任危机:


周围的人其实都有十足的动机来掩盖我的状况,家里人怕外面的人觉得这家有人不正常;单位也会怕别人因此对单位有看法。


对于陪伴我走出抑郁这样明显会更合理的事情,他们不但没有做,反而选择了各种方式让我闭嘴。


图/Giphy

 

从上面说的情绪控制开始,就不断地暗示我“没有人在乎你的状况”,更确切的是说除了他们没有人在乎,因为这才更好操纵。


此外,还指责我“企图通过精神问题来逃避工作”或者“占便宜”。


很多时候各方还会汇合在一起,往我脑子里灌一些类似于“你要完蛋了”之类的说辞。


如果我指出这些问题,就会被说“你病了,你胡思乱想的。”

 

在我陷入一个怀疑自己、不能走出来的境地之后,具象的暴力就开始上演。



身为受害者,

我经历着许多暴力

 

首先我遭到了无休止的骚扰。

 

一个漏接的电话,就有可能导致我周围的朋友被联系个遍。


家里人冷不丁就会出现在工作地点周围,时不时我还会被约谈。


图/《青之炎》

 

然后是限制我和他人的来往。


本身朋友们已经不胜其烦了,慢慢人的交际圈就会变窄,但他们还是会阻止我和其他人的来往,好将我陷入到一个孤立的境地。


甚至,我写的东西也会不断被翻出来,这让我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变得非常惶恐。

 

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冷暴力

 

有时候他们会在我熟睡时唤醒我,悄悄说一句“我们打算杀了你”。


当然冷暴力更多的表现还是冷漠。


对于需要情绪支持的人来讲,有时候他们在我面前失去理智,进行的各种破坏和自我伤害,才是很可怕、很有杀伤力的东西。

 

我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不安之中,现在手机一响都觉得非常害怕。


图/《丈夫得了抑郁症》


可是我很难走出来,因为在这些互动之中,我相信他们对我的关心有一部分是真挚的,就好像一个对伴侣控制欲很强的人对他的伴侣一定也是有“爱”的成分在的。

 

可是这种关心有什么用呢?

 

时间长了后,每个人在情绪上都非常地紧张,最后就会不断地上演一轮一轮的伤害。

 

一个循环大概是这样的:


发现我情绪低落;


问我明确表示不想回答的问题,然后因为我的答案“不足够让人放心”来呵斥我;


冲突产生后以关心为由进行骚扰;


等待我情绪崩溃后再进行安抚;


待情绪好转后以工作或者发展等问题进一步施加压力,造成再一次的情绪崩溃;


随后我会因为这个创伤再次心情低落。

 

这是个死循环,其实很难走出来,从更实际的角度去想,要离开这个环境也很不容易。


图/《蝴蝶效应》

 

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我一遍一遍地想,他们或许是为了我好,只是得不到积极的反馈,所以不知所措,只能做出那些暴力的表达来。

 

我已经分不清楚这是事实,还是我在自我保护。


说实在话,我也只能去相信他们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不然只会更加难受。


更进一步的,我相信他们也是扭曲的文化和制度中的受害者。


我相信他们在冲突中也是痛苦的,我看得到他们在暴力中也是紧张的,我看得到那些惊慌和不安,也能发现当我以不合作的态度予以回应时他们的不知所措。


我只能去相信,他们不停止当下暴力行为的原因在于,他们铁了心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甚至是对我有好处的。


图/《啊,荒野》

 

写出来连我都觉得自己蠢,但好在,我现在能意识到那些遭遇是暴力的,所以也慢慢学着去应对。


虽然不能让自己真的走出来,但我相信记录这些事情并做出一些改变是有意义的。



写在最后 


“成为受害者”,并不是说受害者做了什么导致了自己成为受害者。


作为受害者本身,我更没道理觉得自己有过错(虽然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和自己在这件事上达成共识)

 

但至少当我承认了自己受害者的身份,和理清了如何扮演这个角色的脉络之后,我可以更自然的面对和回应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行为。


图/《丈夫得了抑郁症》


未来,或许会好吧。

 

消除暴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便有各种各样的支持,很多东西也只能受害者自己扛下来。


世事艰难,只希望大家都能在困境之中过得好一点。






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到暴力的对待,而性别暴力更是让无数人深受其害。


对女性来说,性别暴力不只是肢体的暴力,从人们的眼神、凝视、言语,到卫生巾多少钱、妇产科的规定、公共空间的话语,都可能隐藏着一种无声却强烈的暴力。


为了探讨这些性别暴力的来源,分析女性的社会生存困境,橙雨伞特别推出六期“她没醉”电台节目。


这档节目分别聚焦意外怀孕、女性友情、女性情欲、性别暴力、女性身体和亲密关系六个领域,由性别研究专业毕业的主播提图,一边喝酒,一边带大家看古今中外的女性故事,体会女性的人生百态。


自7月31日起(也就是明天啦!),每月更新。


千万不要错过喔!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姚婉娇


被打折的仙女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点了在看

我们会更有动力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